close

  “隔震”,即隔離地震。在建築物上部結構與基礎之間隔震工程以及上部建築層間設置隔震層,隔離地震能量向上部結構傳遞。降低上部結構的地震作用,達到預期的防震要術,使建築物的安全得到可靠的保證。它包括上部結構、隔震裝置和下部結構三部分。隔震包括基礎隔震和層間隔震。隔震體系能夠減小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減輕結構和非結構的地震損壞。提高建築物及其內部設施、人員在地震時的安全性,增加震後建築物繼續使用的能力,已被理論和國內外實發地震所證實。基礎隔震技術是用水平力很“柔”的隔震元件將上部建築與基礎隔離,由於隔震層的剛度很小。當地震發生時,隔震層將發揮“隔”的作用,承受地震動引起的位移結構補強運動,而上部結構只作近似平動。

  結構隔震體系的基本特征

  隔震體系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足夠的豎向承載力。隔震裝置具有較大的豎向承載力,在建築結構物使用狀態下,安全的支承上部結構的所有荷載,豎向承載力安全系數必須大於6,確保建築結構物在使用狀態下的絕對安全和滿足使用要求。

  (2)。隔震特性。隔震裝置具有可變的水平剛度,在強風或微小地震時,具有足夠的水平剛度,上部結構水平位移極小,不影響使用要求。在LRB隔震墊中等強度地震下,其水平剛度較小,上部結構水平滑動,使剛性的抗震結構體系變為柔性隔震結構體系,其固有自振周期大大延長,遠離上部結構的自振周期和地面的場地鋼板補強特征周期,從而把地面震動有效地隔開,明顯地降低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通常情況下,隔震體系上部結構的加速度反應值可降低為非隔震結構的1/4~l/12。由於隔震裝置的水平剛度遠遠小於上部結構的層間水平剛度,所以,上部結構在地震中的水平變形,從傳統結構的“放大晃動型”轉變為隔震結構的“整體平動型”,使得上部結構在強烈地震中仍處於彈性狀態,有效的保護結構本身,同時也能有效的保護結構內部裝修和精密設備。

  (3)。復位特性。由於隔震裝置具有水平彈性回復力,使隔震結構體系在地震中具有瞬時自動復位功能,可滿足震後的使用功能。

  (4)。阻尼消能特性。隔震裝置具有足夠的阻尼,具有較大的消能能力。

  (5)。隔震結構體系能有效保護上部結構,因此在各種生命線工程、宿舍樓、商場、精密儀器室等重要建築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隔震
    全站熱搜

    彩妝造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